【一起惠訊】1月27日消息,一起惠日前針對國內的“類余額寶”產品做了一份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對現有的互聯網余額理財產品,大多數用戶在收益太低、可供選擇的理財產品太少、資金轉出受限制等問題上表示不滿。此外,近八成用戶認為“類余額寶”產品存在刻意隱瞞風險的情況。
根據一起惠的調查,在余額理財產品的選擇上,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額寶用戶覆蓋最廣,有66.7%的用戶選擇了這款產品;25.6%的用戶選擇了蘇寧旗下的零錢寶;10.5%的用戶選擇了綁定微信的理財通。此外,網易旗下現金寶、百度旗下百發(fā)、挖財App等其他產品也有部分用戶。
在購買方式上,利用移動終端購買理財產品正在逐漸流行。調查顯示,56.9%的用戶選擇了利用智能手機購買余額理財產品,還有4.93%的用戶在平板電腦上購買上述產品。
而對于上述產品的體驗,用戶主要的不滿集中在可選擇的理財產品太少(36.5%用戶選擇)、收益太低(36.1%用戶選擇)、資金轉出受限制(21.3%用戶選擇)、支持的轉入方式太少(18%用戶選擇)。此外,雖然高達87%的用戶認為類余額寶是一種很好的理財方式,但近80%的用戶依然認為這類產品存在刻意隱瞞風險的情況。
據一起惠了解,國內余額理財產品基本都將風險描述得極小,例如微信理財寶的提示為“從貨幣基金歷年年化收益來看,沒有出現虧損的記錄,收益穩(wěn)定,風險極小?!倍Ц秾毧蛻舳松嫌囝~寶的提示為“歷史上貨幣基金出現過幾次負收益,其它均為盈余……風險極低,虧錢的可能微乎其微?!?
相比之下,貨幣基金公司的風險提示更為明確,例如與騰訊合作的華夏基金網頁上的風險提示:購買貨幣基金不等于將資金作為存款存放在銀行或者存款類金融機構;管理人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鸬倪^往業(yè)績不預示其未來表現。
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自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fā)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